互聯網的發展,降低了文學作品的發表門檻,尤其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使文學創作更加年輕化,并逐漸形成全民寫作的熱潮。
艾瑞咨詢報告顯示,45家主要文學網站2019年日更新量達2億字,遠遠超過傳統文學近100年來紙介作品的總和。
早期的網絡作者,他們不是職業寫作,創作純粹出于對文學的熱愛與個人情感的表達,為網絡文學奠定了基礎。
2003年付費閱讀的商業模式興起之后,網絡作者高額收入與較低的門檻,使得越來越多的文學愛好者加入其中。
各種網絡文學獎、作家村、創作基地等社會資源也如雨后春筍般冒出,為網絡寫作推波助浪。
艾瑞報告顯示,至2019年底,40多家主要文學網站,共有注冊作者1500萬人,活躍作者將近800萬。
其中初中及以下學歷占10%。
仔細分析以上數據,不得不令人擔憂。
九年義務教育實行了35年,占比10%的初中及以下學歷作者,基本上可以鎖定為80~150萬在校中小學生。
記得不久前曾看到一份統計,網站注冊作者中,在校大學生占了32%,也就是將近500萬。
而大部分網絡作者為拿每月600元的全勤獎,日更至少4000字以上。這需要占用學生們大部分課余時間,加班加點熬夜是網絡作者的常態,必然嚴重地影響到他們的學業與健康。
筆者初入行時,曾接觸過20多名網絡編輯(實際上就是為網站或文學工作室拉作者入駐,成功一名可得到幾十到近百元報酬的兼職人員),聊天時以為他們是經驗豐富的編輯。
后來才知道,他們中有12人是初中學生,使用網站提供的“對話”模板,在網絡上四處打廣告拉人。
如此低齡化的作者,其作品水平可想而知。而這些作品的讀者,必然是同樣的低齡化。
商業是唯利是圖的,為吸引讀者買單,作者花樣百出,“創新”不斷,暴力、色情、血腥、心理扭曲等作品完全可以避開關鍵詞檢測,從而大行其道,網站不可能安排人員來把關通讀作品。
還記得2014年的全國掃黃打非~凈網行動,20多個主流文學網站被關閉或整改。
這些低劣作品,對青少年的影響,絕不亞于被家長們稱為精神鴉片的網絡游戲,甚至更隱形更深遠,后果十年二十年才顯現。
當前,相關職能部門、高校、文化社團、企業都在為全民寫作、網文出海,造勢與加油,卻沒有看到任何一只腳放在剎車上。
全民寫作,真的該降降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