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典文學作品都展現出什么樣的中國故事?這些對中國故事的多樣表述對當今中外交往有何啟發?上周末,由上海外國語大學德語系張帆教授擔任首席專家的教育部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中國故事’在世界文學中的征引闡釋及啟示研究”開題論證會暨學術討論會在該校召開。
會上,來自全國諸多知名學者專家齊聚一堂,深入探討如何系統呈現中國故事在世界文學中的立體豐富性和多維流散性,建構中國故事世界譜系,揭示中國故事參與共建世界文明的價值意義。
上海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姜鋒表示,研究中國故事在世界文學中的表述,對于了解當代世界如何看待中國、助力構建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具有重要意義。該重大攻關項目依托上外外國語言文學學科優勢,是對新時代國家戰略和重大理論問題的有益探索,期待能為政府決策部門提供扎實的學理依據。
課題首席專家張帆教授表示,中國故事源于中國,但屬于世界。它作為一個敘事的藍本超越民族、文化、意識形態、社會制度等壁壘,被世界文學廣泛征引,變異影響深廣,流傳年份久遠。課題組希望圍繞經典中國故事在世界經典文學中的經典演繹展開系統的研究,探討中國故事在世界文學中的征引闡釋、傳播路徑、流變譜系與范式表征,掘發中國故事的普世價值與世界影響,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優秀中國文化國家戰略需求提供堅實的學理依據。
記者了解到,該課題緊扣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致力于構建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堅持中國文化主體性,在世界文學對中國故事的征引闡釋中凸顯中國文化、中國價值、中國精神的世界影響;構建結構合理的跨學科體系:立足“中國文化走出去”,組建跨學科門類的重大團隊,多語種交叉融合,打造跨學科協同創新體系;構建經世致用的學術體系:堅持以國家文化戰略為導向,強化基礎研究對應用實踐的指導和轉化。
浙江大學教授許鈞肯定了項目研究在國家戰略層面上的重要意義,重大項目即重大問題、重要路徑、重要成果,它并非終極性而是開創性的,可以不斷滾動拓展,并為未來研究打下堅實基礎,開辟創造新的空間。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彭青龍指出在研究中應注重案例的代表性、權威性、經典性、可持續性、可檢測性,兼顧民族性與世界性。各位專家充分肯定了課題的前期準備工作和課題的總體框架、預期目標與任務分工、研究計劃與實施步驟等,認為項目選題緊密對接國家“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戰略目標,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具有極高的學術與實踐價值。
據悉,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是教育部實施的“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劃”的重要內容,其定位于為解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進程中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提供智力支持,已成為衡量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水平的重要指標。今年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全國共立項52項,其中上海市獲立9項。(記者 郜陽)